從事藝術教學(註1)十多年,常常被家長問到的問題就是,我的孩子在家都不會”主動”動手創作耶!該怎麼辨?這幾年下來,看到的狀況是家長忙碌時,只好用玩具、電視陪伴孩子、或者是家中裝潢的很漂亮,擔心孩子弄髒、弄亂環境,因而,家中就不放創作的工具及材料,另一面是家長對孩子又會有所期待,反而造成了期待上的落差。
如何在家陪伴不愛創作的孩子
常想還有什麼可以取代玩具及電視,玩具不斷的買入,傷荷包又不環保,孩子常常玩一陣子就丟在一旁,當初有自己的孩子後,就在想家中可以準備些什麼工具、材料,降低玩具的購買,但又可以提昇孩子的創造力(註2、3),於是我開始尋找生活中的材料讓孩子來嘗試,最後,發現孩子的創作力是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。
放手讓孩子去玩吧!
如何讓孩子成為小小創作家?「動手」大於「看」
當孩子很多時侯只是不斷透過看電視、看別人在做什麼?但一直都沒有機會動手時,孩子實際的體驗不足,往往就會造成只說不做,到最後就直接不做了,所以我們陪伴孩子一起創作也是增加孩子動手的機會!
有什麼可以陪伴孩子學習的做法
陪伴孩子的方法 1:準備好環境讓孩子創作
很多媽媽常常說,我的孩子都不愛創作、剪剪貼貼,但反看家長們是否有提供適合的環境及材料在固定處,讓孩子隨手創作
家中可以常備那些材料呢?蠟筆、鉛筆、剪刀、膠帶台(含膠帶)、白膠、黏土、各類紙張(廣告紙、名片、色紙等~~)、紙箱、回收物(瓶子、蓋子等~~)
陪伴孩子的方法 2:父母的心態轉換—-一起玩吧!
道理其實很簡單,陪著孩子一起玩吧!把自己內心深處的童趣呼喚出來時,會發現跟孩子的互動中,不自覺得也會更快樂。一起玩的方式有兩種:一種是身體力行的陪伴,另一種是語言、想像中的陪伴,無論是那一種陪伴,孩子感受到父母全心的陪伴才是重點。
例:當孩子拿了一個罐子出現時,父母可以表達:這個罐子好像……、這個罐子如果變成 …. ,透過跟孩子的一問一答中,就能激發孩子創作的動力
陪伴孩子的方法 3:尊重孩子的每一個作品
孩子的每一件作品背後代表著孩子的視角、孩子目前的發展能力、自信心來源,父母一個不經意否定語言出現,往往就抺滅掉了孩子前面的努力
【範例】
孩子創作出一件作品時,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時,可以先詢問孩子的創作理念及過程,再透過孩子表達的過程,給予一些回饋及讚美
延伸閱讀:如何陪伴幼兒畫畫?2-大技巧了解孩子,親子關係零距離
陪伴孩子時,家中常見盲點與錯誤
盲點1:丟給小孩讓他們自己玩
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長買了坊間所謂能提昇創造力的玩具或作品,就覺得孩子玩了創造力就會變好?
【解法】
買了這一類的玩具,父母還是要學習觀察孩子玩的過程及作品的呈現,看看孩子是否只是一味的模仿,而少了自己的想法
盲點2:創作材料不足
家中只提供彩色筆或原子筆,就期待孩子能發揮想像力?
【解法】
提供孩子可以創作的相關材料,或者平常本來要丟棄的包裝、紙盒都可以留下來讓孩子玩
盲點3:父母否定的語言
最常見到的是父母不經意碰出來的言語,如:這樣做好醜、很像垃圾、這到底什麼東西?這些句子,常常就傷了孩子的心
【解法】
哇!這是你想的啊!太厲害了,媽媽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做耶!
結語:陪伴孩子才是王道
今天我們分享的觀念,其實很簡單並不難!在家一定可以達成,如何在家陪伴孩子玩創意,玩創意並非只是玩這麼簡單,我們透過”玩”,吸引孩子的注意,讓孩子透過”玩”持續學習,其實玩的過程中,孩子是不斷的在建構及學習屬於自己的知識庫,學習如何整合各領域,而非只有單項思考、單向領域的學習,當然,玩的背後更重要的是”陪伴孩子”一起玩。
透過今天分享的在家陪孩子玩創意,希望可以幫助你更輕鬆的陪伴孩子
如果你想開啟第一步,建議你可以加入我的臉書社團”花花老師藝想世界”
參考資料
註1:藝術教育